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6:04 点击次数:56 |
任何一门考试,想达到一定的分数都不难。
比如公考面试,假如我们把大多数人的平均水平定为80分,只要方法别错,通过勤学苦练,都不难达到。
但是进一步突破,每高两三分可能就是一个门槛。
比如85分和80分,看起来只相差5分,实际上可能就是碾压级的差距。
而通过勤学苦练上,大多数人在因答题流畅性上差距不大。
此时决定面试成绩的,无外乎两点:
思维(深度、广度、新颖性、逻辑性)和语言表现力(感染力、内容)。
语言感染力这个东西,有一定的天赋因素,但是影响不大,至于内容,就看你复习所用的教材质量以及个人的语言功底了。
换句话说,90分和80分,最大的区别,其实还是思维上的区别。
而这恰恰是最难的。
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,就在于思维认知。
当然,体现在面试中,会简化许多,因为可以用答题模板的方式,把思维固定下来,每个模板都代表了一种思维。
但模板能带给我们的,是一种很粗略的思维框架。
就像开车,操作技术无非脚踩+手转,但不同人之间的技术差别有如鸿沟。
所以,掌握模板,只是基本功,我们要做的是,如何在模板的基础上实现突破。
很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,所以我举例来说明。
这是前几天一位同学练的题目。
例题:
某群众到当地政府窗口办事,窗口工作人员称要“按程序走”“按规定办”“请示领导”,却迟迟不走不办不回复。群众对此十分不满意,将事情发布网上,引发广大网友的热议。如果你是办事窗口负责人,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?
这位同学的思路如下:
先网上声明道歉,再调查情况,然后分类解决,如果事情不属实,就向群众解释说明;如果属实,则对工作人员批评教育,并网上公示。整个答题无非就是把调查方法、调查对象说的详细点,然后短话长说。
这样的思路,在逻辑上没有任何问题。也应该是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。
但也完全没有亮点特色,所以只能达到80分的水平。
那么如何在同样框架下从80分实现90分的突破呢?
还是要仔细审题,注意题干中转折词“却”字,一般表强调,后面有两个字:“迟迟”,表示办事效率太低。
所以我们就要抓住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做文章。
用办事效率作为突破点,我们可以说的内容就很多了。
比如群众举报的时候,是否还在规定时间内?
如果还在规定时间内办完,那么就要做好解释说明,并通过督办提升效率;如果已经超出了规定时间,那么要调查为何超时。到底是主观原因,工作人员推诿塞责,宗旨意识不强导致的?还是客观原因,比如程序设置过于繁琐,或者业务量过大,人手不足?
不同的原因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。
如果是主观原因,就要批评教育,强化业务培训,完善考核制度等等;如果观原因,就要进行流程重塑,引入数字化手段,完善监督机制;或者加派人手,实行预约制等等。
这样的答题方式,和原有的思路相比,其实在大框架上并无区别,那么区别在哪里?
就是一个“细”字,把情景具体化,让答案更有操作性和可行性,也更符合实际,与此同时,自然就体现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。
就这么一点点的区别,体现在分数上,可能是遥不可及的距离。
而以这个题目为基础,又可以举一反三,提炼出一类题型的思维方法,因为字数关系,就不多说了。
所以,我们在复习的时候,不要过多把精力放在答题的大框架上,而要在大框架内仔细思考,是否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进行细分,让答案更科学合理?
所以,宏观的思维叫套路,微观的思维叫捷径。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